《河洛菁华》第一章 伏羲一画
01 最早的社会实践
长期以来,伏羲被奉为中华文明始祖,民间有很多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在遥远和苍茫的上古时期,黄河和洛河的“河洛”流域,水出山后,流速变缓,漫出大片丰美的草滩。
草很深,叶茂茎绿,油光鉴日,花很多,成丛作簇,招蜂聚蝶。
四时野果不断成熟,空中禽鸟飞,河里鱼虾游,乱草窝里,生活着各种野兽,灰兔子身长二尺半,肥得流油油儿。
在这样的地方生活,但有力气就齐啦,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伏羲率领着最早的部落,在河洛大地上生活。躲避灾害,采撷野果,捞捕鱼虾,围猎兽类。他们寻觅成熟的植物果实,追逐可以猎获的中小型动物,繁衍生息。
那时候,河洛一带草木繁盛,野果丰硕,鱼虾肥美,走兽猥集,气温也十分宜人。
作为头领的伏羲,膂力强劲,爱动脑筋,他教人们用细藤条结成网,捞鱼滤虾,把捕到而吃不完的小兽蓄养起来,养大养肥它们,宰了吃烧烤,改善生活。
丛林法则,弱肉强食,野兽们可不晓得尊重人,人在它们眼中只是肉肉,因此,伏羲部落周围的深草密林中危机四伏,猛兽的眼珠在黑暗的夜色下幽幽闪光,一不注意,部落里的小孩儿就有被野兽叼走吃掉了的。
聪明的伏羲教大家搭建地窝棚居住,壮汉子掰树枝,弱女子捡柴草,选一处坑,架木,苫草,一座座地窝棚出现了,不但安全,而且御寒。
伏羲部落的窝棚群,是河洛大地上最初的民居——第一代居民小区。
定居,可不简单啊,这是先民们由顺应自然到改造利用自然的巨大跨越。
远古时期,人类生存条件恶劣。天亮了出去寻找食物,天黑点名就有不见了的——让野兽吃掉了。
生存中的各种灾难,令人猝不及防,也防不胜防。因而,伏羲就把很多功夫下在“测”和“卜”上。率领部落民出去采撷瓜果,摸鳖捞鱼,伏击野兽,时刻留心一切征象,用来对事物进行先测,进行预决。
伏羲力争把每一次“测”和“卜”的结果都记下来,把每一次对事物进行先测、进行预决的果报也都记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以后有所比对,简单方便。
伏羲的方法称作“易” ,记录的语句称作“易辞” ,记录的那本软面抄,被后人称作《易经》 。
“易”就是“简” ,是“便”。 可是后世不少人偏偏认为“易”是“繁” ,是“难” ,以先民们的童稚思维为高深哲学,研究得很深,无法退出来。
伏羲的手下,伏羲氏的部落民,跟着伏羲,正如一群猫鼬,唧唧喳喳,闹腾不休,但他们采摘、渔猎期间发现什么所谓吉兆、祥瑞,当然,也有他们认为的凶兆、恶瑞,就立即奔去汇报给首领。
洛阳北部一带,黄河刚刚出山,水面浩大,岸滩平缓,人们抠鳖摸蚌,嬉闹期间,忽然发现水中有大家伙出没。那是马面鳄,鳄的一种。
黄河?有鳄?是的。河南称作“豫” ,甲骨文的“豫”字,就是一个人和一头象嬉戏,或者说一个人扭着象鼻子在玩。
名志其实。远古时期,黄河中游的洛阳一带,气候高温多雨,不但有鳄,还有大量的短毛象,它们四处游荡,堪称霸主。犀牛也有,猩猩也有,猫熊也有,孔雀也有。
马面鳄身长九尺五寸,脸好似野马,却生有两只肉翅膀,头顶虬须,背负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
先民们从未见过,这是神物,还是鬼怪啊?他们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火速禀知伏羲。
马面鳄离开黄河中流,左一晃,右一晃,溜达到南岸的河汊里,继续逆水向上。这条黄河支流在洛阳市正北,孟津的白鹤镇东边,它后来干涸了。
伏羲顶着一脑门子汗珠,匆匆赶来。他缘着溪岸,一边走,一边观察这头巨大的马面鳄。人们前呼后拥瞧新鲜,瞧热闹,伏羲不得不一次次摒退他们,怕人多,惹恼了神物。
马面鳄走到浅水处,背脊显露出来。伏羲看到它的鳞甲有不同的颜色,组成均匀的斑点,就按照那些斑点的相对位置,在岸边沙滩上画出来,跟他的手下人一起研究,猜度意思。
都是文盲,谁也不懂,伏羲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大胆解释,说出了许多耸人听闻的大道理,都是统治与被统治的一些要求和条款,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长期以来在心中琢磨的。
02 最初的意识形态
马面鳄成了下层先民们口口相传的“龙马” ,有人别出心裁,传说马面鳄背上的图和伏羲复制在岸边沙滩上的图,乃是上天责成黄河赐给人类的神秘“河图” 。
伏羲是个有责任心和爱动脑筋的人。责任心,使他时刻不忘为他的氏族的生活进行卜测和预算;动脑筋,使他埋头在河图这个斑斑点点的数字组合里边挖掘、探索,居然整出了个玄而妙之的学术成果——八卦。
伏羲因“河图”作“八卦” ,灵感是否来自黄河里的“龙马” ,难以考究,但在河滩上捡到有天生斑点的石头,狂风暴雨出不了门的日子,在山洞里翻弄、研究,可能性相当高。
做“八卦” ,要记录,传说伏羲发明了记录“八卦”的符号:长短横。
“八卦”建立在乾坤二元、阴阳对立的思想和理论之上,因而伏羲用长横代表“乾”、代表“阳” ,用两短横代表“坤” 、代表“阴” ,乾坤、阴阳相配,每组三个符号叠加,出现了八个符号组,叫做“八卦” 。
“八卦”为乾、坤、巽、震、坎、离、艮、兑。
三长横为乾,六短横为坤,两长两短为巽,四短一长为震,两短一长两短为坎,一长两短一长为离,一长四短为艮,两短两长为兑。
其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
八种自然现象,代表八种“卦象” ,象征八种情形、八种命运。
八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用来推演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了进去。
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伏羲画卦,长横是第一画,乾为天,故而民间的说法为“一画开天”——第一画,开了乾卦的头。
流传于民间的易学,到了周朝,形成文字记载——《周易》 。长期以来,《周易》作为现存最古老的典籍,成为“群经之首” 。
有人说,易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源头活水,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潮,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影响至深至远。
确实,历朝历代,都有源源不绝的易学人士,发挥出令人啧然称奇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人生命运进行批解,受到民众的欢迎。
中国社会,在漫长的历史上,一直是“危机政治”和“短缺经济”为主导的状态,在“危机”和“短缺”为主旋的生活中,底层百姓的命运艰难可想而知。越是命运艰难,就越是渴望神秘人士的指引,越是渴望神秘力量的帮助,因此易学总是受到成为活跃的文化元素。
神秘文化源于初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源于天命思想。
中国拥有伟大的自然,人民顺而产生崇拜自然的心理,但大自然灾荒频仍,却又使人民产生恐惧和恐怖。
天旱天涝虫害,恐惧禾苗难以生长,强盗蟊贼作乱,可能会损失家中的半斗粗粮……恐惧是生活的基本成分。七灾八难,归咎于命运不好,天不作美。也因于此,占卜、预决、术数、算命、祛灾、解梦、敬鬼、求神……大行其道。
同时,历来集权统治者规定、鼓吹和倡导的所谓“正统伦理文化”势力强大,形成规范效果,宗教信仰难以建立,神秘文化则像野草般在民间蔓延。
民间文化层次较低,受其天然局限,形而下的神秘文化适应农耕社会文化层次低下的普通人众的心理需求,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总是有人就某些类别制作神秘文化的“套餐”,大有市场。
神秘文化的“正面效果” ,是教人“认命”和“从命” ,能够缓解社会冲突,而其弊端则是限制思维,摈弃创新,不利于科学精神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不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当然,伏羲时代的八卦易学,是当时绝无仅有的意识形态,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生产关系极度简单的上古时期,代表着先进的文化和精神,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具有非凡的价值取向。
也正因此,伏羲全心投入,废寝忘食,以八卦符号重新整理平日记录下来的“易辞” ,后来索性不管氏族部落的工作了,大太阳天也不出工,日夜猫起来搞这个项目。
伏羲在“易学”中跋涉前进,渐渐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专家,“卜”和“测”一套一套的,但不幸却也吧自己的政治权利搞丢了。
伏羲氏部落早已分崩离析,变成了散布在河洛大地上的许多新的部落,出现了许多新的首领。